学习目标
1.了解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概况。
2.熟知秘书学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社会动因。
一、秘书学在中国的诞生
中国秘书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辈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留下了宝贵的秘书史料,为创建秘书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秘书科学发展史,在经历了从先秦到18世纪下半叶的孕育、从18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的萌芽、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准备之后,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了开创阶段。[1]
“学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归纳、抽象而上升为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而形成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形成学科。一门学科的产生通常以某种有特定对象的学术专著的问世为标志。例如,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使他成为“逻辑之父”,标志着逻辑学的诞生;一百多年前的《马氏文通》(1898)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二是学科专业,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一门学科的出现通常以高等院校设置某一专业或开设某一课程为标志。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种含义密切关联,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例如,1923年,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学专著《舆论之凝结》出版,其作者伯尼斯随后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这标志着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2]
1982年2月18日,《光明日报》载文提出建设新兴学科“秘书学”,是中国秘书学诞生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全国各地有一批院校相继开设了秘书专业(改革开放初期称为“秘书专业”,进入本科后称为“秘书学专业”,下同)。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置秘书专业或开设秘书课程的高等院校数量迅速增长,1984年有67所,1985年有128所,1986年有158所,1990年有234所。[3]从1984年开始,全国有关高校多次召开秘书专业教学与研究会议,不断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了秘书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