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航概论

第一节 航空发展简史

字体:16+-

人类看着鸟儿飞行,就梦想着自己也可以在空中自由翱翔。在古老而又遥远的年代,人类就已经产生了飞行的梦想,无论是嫦娥奔月(见图1-1)、列子御风,还是肖史和弄玉乘龙跨凤飞上天……这些数不清的神话和传说,都是人类期盼着升空飞翔的美好愿望和朦胧幻想的体现。为了这一梦想,千百年来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最终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比鸟儿飞得更高、飞得更快的梦想。

一、中国古人关于飞行的尝试

关于飞行的尝试,最早的记录在我国。早在公元前2288~前2255年间,相传有人欲谋害舜,舜手持两个斗笠从着火的粮仓顶上跳下并成功逃生,这是降落伞减速原理成功运用的最早说法。

公元前22世纪,扇子、帆等工具在中国得到应用,这是与空气动力学有关的、最原始的民间实践。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风筝,将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实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现在我们知道,风筝的飞行原理和飞机是一样的,从某种角度来说,风筝也是最原始的飞机。

图1-1 嫦娥奔月

图1-2 孔明灯

春秋时代,鲁国的著名工匠公输般(即鲁班,约公元前507~前444年)和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先后都制造过能飞的木鸟,这是关于飞机模型的最早记载。

约在公元前200年,相传西汉名将韩信制作了可载人的风筝,张良曾乘其飞行。据传在这一时期,还曾用风筝测量了长安城内未央宫的尺寸,这也是将飞行器用于科学测量的最早记载。

在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1~前87年),中国人发明了“烛灯笼”。它可以利用空气的浮力飞上天空,最早作为军队传递信号的工具,后人将它命名为“孔明灯”(见图1-2),将它的发明权强加给了东汉末年的诸葛亮。相传这一时期,在淮南还有人把热空气灌注于鸡蛋壳内,在大风中进行放飞。这些都是根据热空气密度减小、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最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