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出现了学者使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字,这种古老的字体自此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书法园地里一朵灿烂的奇葩。
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是古文字学家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在我国的文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研究和弘扬古文字书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之一。甲骨文里保存了不少商代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宝贵资料,也是历史学家和古代科技史家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用毛笔书写甲骨文,并像其他书体那样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章法等,把甲骨文作为一种书法艺术来对待,应该是罗振玉等学者集甲骨文字书写楹联以后的事情了。自此,在甲骨学研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甲骨书法这一新的书法艺术体式。
1921年前后,罗振玉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之余,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楹联。后于1921年以《集殷墟文字楹帖》为书名付印。这是一部最早的甲骨文书法集,是甲骨文书法时代的大事,使这种古老的书体为现代人服务。尽管罗氏说:“用作临池之用,”[2]但印行出来,传播开去,受到甲骨学者、书法家的广泛注意,真正把甲骨文书法引导到书法园地里。其后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纷纷集甲骨文字为联,形成一种风气。
1927年罗振玉将自己和其章钰、高德馨、王季烈三人作品集为《殷墟文字楹帖汇编》由东方学会石印出版,共收400余联,四言、五言、六言至十言不等。在甲骨文可识不足千字之时,他能集出这样多的楹联,可谓极变化之能事,创甲骨书法之奇观。
罗振玉写甲骨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临写原刻辞;另一种便是集联(见图3-6)。罗氏多取法体势开阔宏伟、结构谨严的一期卜辞,并以金文篆法书写,线条坚实爽利,结构严谨朴实,古意盎然,个人风格又极其明显,成为甲骨书法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对此后的甲骨文书法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