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我国历代领导人都特别重视民族创造力的培养。江泽民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造道路的4点要求:一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造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是必须以制度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创造;三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造型人才队伍;四是必须以创造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造。习近平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三位领导人的讲话表明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深刻阐述了创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重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陶行知认为应试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质,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必须清除“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不利于创造人才的培养,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相关实践为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经验。
具体而言,陶行知极力反对按照一定的格式、规定的目的开展教育活动,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强调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观念对传统教育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对划一的课程、教材、进度、考试以及单一的课堂授课制的大一统教育模式予以鞭笞,从而引导我们批判新中国长期以来注重书本知识灌输而忽视社会实践的封闭式教育模式,进而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改革目前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训练的应试型教学方法,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微观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改变教育观念和统筹课程的安排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