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儿童教育的前端,这里重点讲两方面的思考,第一仍然是重要性,第二是师资问题。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他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20世纪初,幼儿教育刚在中国萌芽,无论办学形式、教育制度,还是教学内容,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留学归来的陶行知,除了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状况外,还新拟建立了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更为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进行学校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他认为当时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
二是花钱病。幼稚园的一切仰仗于外国,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针对问题,他从民众利益出发,建议利用我们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