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春
一、导论
陶行知(1891—1946)是享誉世界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徽州故乡度过的。陶行知小名和尚,学名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徽州歙县城西黄潭源村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陶位朝,字笑山,号槐卿,初通文字,为人老实。陶行知祖上本有一些田产,至陶父时只剩一亩一分田;原来在休宁万安镇上还开过一爿叫“亨达官”的酱园店,因营业萧条,陶行知出生时,陶父已在家中务农,他不善家事,田地又少,靠种瓜菜、卖酱油、砍柴火度日。
陶行知孩童时期就表现出聪颖的天性。他常去邻村叶家厅堂游玩,看到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到了读书的年纪,家贫无力交纳学费,幸好有位方庶咸秀才在附近蒙馆教书,喜爱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为学生。这样,六岁的陶行知得到了启蒙教育,方庶咸也由此成为陶行知人生路上的第一位恩师。九岁时,陶行知到休宁万安,外婆见其聪明伶俐,把他留下送到吴尔宽先生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
当时的徽州教育素称发达,蒙馆专为幼童开蒙,进行启蒙教育,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经常的功课是上书、背书,读一本背一本,到年底则一本一本从头背。其次是写字,从描红到临帖,天天要练。陶行知后来果然练出了一笔好书法。启蒙教育完毕之后便进入经馆,读《四书》《五经》以及“时文”,“制艺”(八股文),这时塾师便要开讲,并教学生对对子,做诗做文。名塾师则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诱导,往往引而不发,使其自思,还提倡质疑问题。陶行知聪颖过人,由蒙锭而经馆,且吴尔宽先生又是前清秀才,所以学得十分扎实,要求用45分钟将43行《左传》熟读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