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以法国为中心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启蒙学者利用文学宣扬自己的主张,由此造就了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揭露和批判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启蒙文学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悲欢离合,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
亚历山大·蒲伯是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杰出的启蒙主义者。他的长篇讽刺诗《夺发记》嘲讽了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群愚史诗》则讽刺学究者流,想象丰富,词句精妙。《致阿巴思诺特医生》讥讽身居高位、逍遥法外的道德败坏者,文字犀利,风格自然,是享誉至今的佳作。
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出现了许多新的诗歌流派,其中以感伤主义最为重要。感伤主义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扬格的《夜思》、格雷的《墓园挽歌》都是著名的感伤主义诗歌。
德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英国、法国的影响下兴起的。由于德国政治经济落后,资产阶级软弱,运动只限于意识形态领域,先进的知识分子只在文化艺术领域寻求发展,于是产生了大批优秀作家,形成了启蒙文学的空前繁荣。18世纪70年代,德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运动因当时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狂飙突进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具有更强烈的反封建精神。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赞美淳朴的儿童和劳动人民。赫尔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纲领制定者和领袖。运动的参加者大多是青年作家,歌德和席勒是他们中间的卓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