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四节 20世纪4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字体:16+-

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虽然在创立学前教育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科学实验以及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还不能用科学的实验材料来证明教学在学前儿童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没能制定出一套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大纲和教材教法来具体帮助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

20世纪40年代以后,苏联的阿尔金、乌索娃、列乌申娜、福辽莉娜等教育家,从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把克鲁普斯卡娅和马卡连柯提出的原理加以深化,并广泛利用苏联生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成就,使学前教育理论有了坚实的基础。乌索娃将马列主义教育原理中的“教学”概念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并加以具体化。她还创立了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感觉教育的新体系。福辽莉娜着重研究了学前儿童的美育,强调了美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60年代以来,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以列昂节夫、鲁宾斯坦、查包洛塞兹和艾里康宁等人的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教育家在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早期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儿童潜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可能性方面,以及实现这些可能性最适应的教育条件上。在学前教学法的研究方面,主要受到巴班斯基教学法思想的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