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幼儿发展,园长的自主实践首先就应体现在研究幼儿、研究幼儿如何发展上。研究幼儿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儿童观决定了课程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观。课程改革和实践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源,把目光转向幼儿,把研究落脚在幼儿身上。
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用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也提出:“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幼儿园课程成功与有效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儿童。因此,园长要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独特性,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课程改革和实践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想法和行为,不以自己的个体经验和主观判断去否定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要呵护幼儿、尊重幼儿,珍视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因此,园长要熟悉幼儿生长和发育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既面向全体幼儿,又能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园长要成为善于倾听幼儿心声,能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能够走进幼儿心灵世界,对幼儿的发展能够提供及时回应与支持的教育专家。园长还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