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远航助力:园长政策把握及规划、计划制定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幼儿教育政策、法律的价值取向

字体: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政策与法律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幼儿教育相关政策法律、进行分析,我们可了解我国幼儿教育领域政策、法律价值取向的演变。

一、从效率优先走向兼顾公平

改革开放以后,效率优先的价值理念也影响到教育领域。从财政投入看,我国只明确了公办幼儿园政府拨款,例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但是,民办幼儿园多由举办者自筹资金。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区别对待,导致更多资源向公办园倾斜,造成园际不平等。1983年《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没有关于农村幼儿教育政策的政府财政支持的相关规定。这种政策忽视导致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客观上加大了城乡之间幼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由于政策导向因素,从全国来看,幼儿教育资源更向城市以及重点幼儿园集中,这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地区、城乡以及园所之间的差异。

2010年前后,“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指出,中央和省级政府统筹协调,市和县政府作为本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承担学前教育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的职责,乡镇政府尽力支持办好农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