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毽球运动起源于广东,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一项简单易行且技法多样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最早设定为正式比赛的项目之一(见图19-7)。
图19-7 毽球比赛
一、毽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毽球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广为流传的踢毽子衍生而来的,由于它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行,运动量可大可小,深受群众的喜爱,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1913年在我国山东省济宁县喻北屯城南张村的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23块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是蹴毛丸图,图中8人以椭圆形地毯为中心,表演蹴毛丸。他们的动作和谐舒展,神态各异,潇洒自然。从图中可以看到蹴毛丸的基本姿态与现代踢毽子的盘、拐、绷、磕以及手心、手背、里抱月、外抱月等踢毽子的基本技术相似。由此可见现代的毽球起源于公元前200多年的汉代蹴毛丸活动,毽球是当时踢毛丸的发展。
20世纪内30年代,广州火车站周边的三轮车工人在闲暇时以绳为网,进行“网毽”游戏。由于这项活动不受场地限制,用鹅毛制作的毽子耐用易带,比赛时每边2~3人对踢,不使毽子落地,落地为败,使踢毽子逐渐发展为对抗性的比赛,提高了踢毽子的竞技性。当时广州三轮车工人把这项运动叫“网毽”。以后这项运动逐步推广到广州市的许多工厂、学校和其他行业中,并随着华侨的往来,逐渐把这项运动推广到东南亚几个国家的民间中去。
20世纪50年代初期,广州市体委制订了第一部《网毽竞赛规则》,并且每年举行全市网毽比赛,因而使网毽运动得到很快的发展,竞技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980年底火车头体育协会在北京举行了全国职工毽球比赛,深受广大基层职工的欢迎。国家体委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草了全国第一个《毽球竞赛规则试行草案》。1984年3月3日,原国家体委拟定了《关于把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并在《体育报》正式公布《毽球规则试行草案》,为毽球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