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2]。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3]。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4]。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5]。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6]。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7]。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蒿里行:本篇是《相和歌·相和曲》歌词,古辞尚存,言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蒿里”又名“薨里”,“蒿”“薨”同“槁”,人死则枯槁,故名死人居处“蒿里”。本诗叙汉末讨伐董卓群雄的争权夺利,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的苦难。
[2]“关东”二句: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讨伐董卓的群雄。初平元年(190),关东诸州郡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
[3]“初期”二句: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南,为武王伐纣会盟诸侯处。咸阳,秦都,在今陕西咸阳东。这两句意为,本来期望团结群雄,如武王伐纣一样会盟诸侯,吊民伐罪;初心是直捣洛阳,如秦末刘、项诸雄攻入咸阳一般。
[4]“军合”二句:军合,合兵一处。雁行,并行,此处指各自观望。
[5]“势利”二句:嗣,随后。还,通“旋”,迅速。戕,杀害。
[6]“淮南”二句:淮南弟,指袁绍从弟袁术称帝。“刻玺”句指袁绍谋立刘虞为帝,刻金印。
[7]虮:虱卵。
思考与探讨
1.本诗从哪几个方面批判了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2.试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