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80年代——幼儿常识教育
20世纪80年代,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常识教育,有着完整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不仅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而且专门为幼儿师范学校制定了《幼儿常识教学法教学大纲》,提出了幼儿园常识教学的意义,明确了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内容、具体要求,指出了幼儿园常识教学的方法,以及所需的环境与设备。为了指导实践,国家和一些有条件的省市都编制了相应的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以及相配套的学具和教具。
常识教学的目标(任务)由知识、兴趣、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具体表述为:①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②培养他们对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及求知欲,逐步形成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③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常识教学的具体任务,小班有9条、中班和大班分别有12条具体的内容要求,非常具体明确。例如小班第9条:认识常见的家禽、家畜、野兽各2~3种和鱼1~2种,知道它们的名称、明显的外形特征、叫声、吃什么东西和它们对人们的益处。在成人的帮助下饲养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常识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小实验、劳动、游戏等,讲述、谈话、朗诵诗歌等方法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常识教学法教学大纲》指出:小实验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劳动实践可使幼儿直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并可使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游戏能提高幼儿学习常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和提高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讲述可以极大地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补充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谈话使幼儿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展,使零星片段的感性经验得到整理,形成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也可以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形成初步概念。而朗诵诗歌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优美的艺术语言能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