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性格组成,也是儿童的天性。什么是探究呢?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19]
在幼儿园进行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活动,倡导和实践探究式科学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探究的特点。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正因如此,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与自然接触,与真实对话,科学教育应使孩子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幼儿的科学探究还具有很大的试误性,他们通过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多次,因此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幼儿对事物及其现象的解释受其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常常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和拟人化的色彩,被称为天真幼稚的理论,具有“非科学性”。尽管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老师们仍会发现幼儿似乎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天真理论是错的,这是许多幼儿在努力放弃一套理论而接受其他理论过程中内心斗争的反映。对许多幼儿来说,面对他们先前的错误概念并对其加以改变是一个艰难的智力挑战。因此,了解幼儿的思想斗争,忍耐这个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痛苦,对老师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