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Harvard大学的兰本达(Brenda Lansdown)教授经多年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除美国外的好几个国家各种类型的幼儿中试用和改进后提出的。其代表作是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我之所以想向同行们介绍这种教学法,基于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这一方法经在美国、加纳和中国等好几个国家的试验证明,它不仅对有文化的都市家庭的孩子有好的效果,而且对穷苦的文化水平很低的乡村家庭的孩子也同样有好的效果。最突出的成效就是能激发起幼儿对自然课的极大兴趣和对自然科学探究乃至学习的无限热爱。幼儿期待着上自然课,他们会自发地在课后进行考察和试验。也正如兰本达所说,通过这种方法,将会培养起学生一种对学习的无限热爱,培养起一种信念,幼儿不仅在自然课上,而且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强调和希望培养的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内在而持久的动机和兴趣。第二,“探究—研讨”教学法,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验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序性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用。这也正是我们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所期望孩子获得的终生受用的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