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2]

字体:16+-

“探究—研讨”教学法强调具有终生价值的科学教育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的角色与作用、教与学的方式都应促进幼儿亲身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

(一)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要使儿童获得终生受用的方式、方法。

学校应该使幼儿的学习欲望、创造欲望、发现欲望、把对世界的片段认识逐步形成新的总体认识的愿望、得到支持的愿望,都得到促进、强化和发展。

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只能介绍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有着数不清的方法、途径把事实和文化结合起来;而且,尽管幼儿的成长规律有共性,但各个孩子的认识过程是各不相同的,有多少孩子就会有多少认识过程。因此,学校要通过科学教育,发展幼儿继续前进的愿望和有所创新的愿望,特别是要使幼儿学会一种程序,掌握一种工作方法,发展一种思想方法,这些应该是能使幼儿终生受用的。

(二)教师、教与学教师

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情境来培育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

因此,教师就成了这样的设计师,他们把学校变成提供这种经历的活动中心,变成内容丰富的环境,在这里,未来的公民和未来的科学家们可以发现客观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在思想上建立起解释这些关系和联系的模型,发现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我们将发现教师自己有点扮演助产士的角色,为幼儿的“学习科学”进行接生。

我们可以将教学类型用两种主要的模型来加以分析。

酵母菌模型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可用以使面包发酵和使啤酒产生泡沫。酵母菌从其所处的温暖、潮湿的环境吸取糖分,把营养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利用由此而释放的能量生殖。生殖是通过长芽或产生和母体一模一样,只是开始时形体小些的子体细胞。酵母菌产生的泡沫是菌体生长和分裂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泡造成的。这些气泡被阻在面粉的蛋白质中,在面团中形成空洞,烤后的面包或蛋糕就会很松;被阻在啤酒溶液中的酒精给饮料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