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幼儿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摔打东西等这样的事情,这就是攻击性行为。”[1]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观察记录,见表5-2。
表5-2 对一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记录[2]
续表
幼儿园里像凯利这样的幼儿也是很常见的,针对他一次次地攻击其他的小朋友的行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型男孩的父母对他们的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被施以经常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可以抑制非攻击型儿童的攻击行为,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具有攻击性而时常受到家长惩罚的孩子具有更大的攻击性。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行为的榜样。
(2)榜样。
模仿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视动画片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上文表5-2的观察记录,凯利的父母长期处于婚姻危机,凯利的父亲经常殴打凯利的母亲,父亲的这一行为成了凯利的“榜样”,使得凯利认为处理人际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攻击,而且凯利更倾向于学习父亲殴打女性的行为而攻击女孩子。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例如,当一个儿童抢了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受害者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进攻者以后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别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