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欣赏

一、欣赏主体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字体:16+-

(一)欣赏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也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

艺术作品的种类很多,其涉及面也相当广。欣赏者并非万事尽知,他所欣赏的作品往往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就以《红楼梦》而言,喜欢的人才会去阅读它,要是欣赏者对其根本不感兴趣,就算他明知道这是一部名篇巨著,也不会去欣赏它。欣赏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故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夹杂着欣赏者自身所独有的理解。欣赏者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识修养都会对其欣赏活动产生影响。同一件雕塑品,收藏家、鉴赏家、普通看客对其评价往往迥异。《红楼梦》只是一本书,但却有无数的红学研究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欣赏就是人对自我本质的再确认。欣赏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的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在这些念头的驱动下,他可以为艺术作品添加“枝叶”。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自创作者完成对其塑造之后,它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效应,还不能称为社会精神财富。它只有经过艺术的欣赏,经过欣赏者的“添枝加叶”,它的内在才得以升华,最终成为跻身社会精神财富之列的艺术作品。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早就已经想表达的。”

(二)艺术欣赏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创造过程

虽然艺术欣赏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跟艺术家的创造联系甚密,但是就两者本质而言,它们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其想象不仅伴随着表现形式的种种探索,而且还需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使艺术家可以将自己头脑中的意象折射到现实世界中,进而塑造出可供欣赏的客观对象——艺术作品。而欣赏者的创造由于受到艺术作品的本体制约,其脑海中所生出的意象只限于精神层面,无须转化为客观层面。王朝闻曾经说过,看人生是因为作者不同,看做品又因为读者而不同。有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他们的心中就会塑造出一千个林黛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