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儿童也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在遗传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如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交往技能、同情心、亲善行为、自我控制、同伴关系、道德情感和行为等,通过社会化过程儿童逐步习得了为特定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合格社会成员。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规范的教育,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个性与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毕生学习的有力支撑,此领域已成为帮助儿童认知自我、建构社会关系及与整个世界的关系的基础。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使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此有效地引导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确立和实施科学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对幼儿园教师合理组织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一方面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认识的发展以及社会要求的变化,我国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阐述也在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