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占兰主编:《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3]王振宇主编:《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郑艺主编:《运动、快乐、健康——幼儿快乐运动教学探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庞建萍,柳倩主编:《学前幼儿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夏力主编:《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7]麦少美,孙树珍主编:《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美]伯格:《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1]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2][美]查特尼克:《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3][美]萨特勒:《儿童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陈会昌主编:《儿童社会性》,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部资料),2002-2006。
[16]胡中天主编:《儿童社会化主题课程优秀活动方案》,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17][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西尔斯育儿经》,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18]张宏:《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及性别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