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个性和生活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只有符合他们的生活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合脚的鞋”。
1.回归生活的教育
教育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这是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活动设计编写和实施的依据。只有回归生活的教育才能保证孩子们机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保证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回归生活的教育要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任何一个场景、时间段都是教育资源,应该抓住契机,随机、灵活地开展。如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引导孩子在市场上或是菜地里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等。
2.回归自然的教育
孩子们天性是自由的,天生是与自然相通的,他们能够在与自然界的交流互动中感受、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并获得基本的自然常识和科学常识。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下幼儿教育的误区就是给幼儿灌输太多东西,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孩子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的主动探究和发现。而流动儿童及农村的孩子们由于自身有着“自由”的特点,有很多发现和探究自然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好的教材”,经常引导孩子们观察动植物、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发现大自然的真实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3.回归传统文化的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孩子们来自农村,农村的传统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此,应该重视利用传统文化来组织教育活动:逢年过节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节日的来源和习俗,制作相关的民俗物品,如端午节的五彩线,春节的对联、灯笼等;和孩子们一起玩传统的民间游戏,如吃毛桃等;经常开展剪窗花、折纸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