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

第三课 语文素养是职业素养的要求

字体:16+-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而任何学科的教授和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

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比较充分地显示了语文素养对职业素养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讲授法是幼儿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孩子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和孩子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通过独立阅读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语言是传递知识,影响孩子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师要把书本知识、教学信息、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的要求传授给孩子,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即教师以语言为工具,准确表达教育思想,熟练从事教育工作。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具有工具性、符号性和社会交往性等一般特点,还具有教育性、规范性、逻辑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等教师职业特征。具体而言,第一,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媒介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要表现是认识的间接性,即由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来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孩子。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就起着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透彻地理解、系统地把握书本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富于情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才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一个具有良好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些都与语文素养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