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学时必须选择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具体内容、教育对象的年龄和水平的影响,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一种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年龄班,在运用上就有一定的区别。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寻找法、启发探索法、讲解演示法等。
一、操作法
受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能从数学知识本身获得的,而是要从改变、摆弄数学知识的动作中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这种体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需的。因此,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点数,亲手排序感受排序的可逆性,亲自动手感受上下前后,拨动学具钟表,获得整点、半点的概念等。
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教具、材料、环境,让幼儿自己摆弄、实践、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逻辑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操作的方法种类较多,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从其性质上可分为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等。
运用操作法时,第一,要明确运用操作法的目的,这里的操作目的并不是指让幼儿明白操作的要求,而是指教师要明了为什么要安排幼儿操作?操作能实现什么?操作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这是操作的精髓,抹杀幼儿积极探索的“操作”不是真正的操作。第二,创设操作的物质条件。明确操作目的,确保操作有意义的前提下,要为幼儿操作做好充足的操作材料准备。第三,安排合适的操作时间。操作时间不够,容易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不能实现操作的价值。操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幼儿无所事事,失去操作兴趣。第四,使幼儿明确操作要求。根据需要,教师在幼儿操作前一定要使幼儿明确自己现在的操作要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第五,观察幼儿,恰当的引导幼儿。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恰当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第六,讨论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梳理操作过程中的感性经验以及所做的思考和探索,整理归纳,明确概念。第七,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