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幼儿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科学实验做了如下解释: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作为认识主体的实验者;作为认识客体的实验对象;作为主客体中介的实验物质手段。
幼儿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或幼儿按照预想的目的或假设,利用一些简单的物质材料,通过演示和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科学实验类活动是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环境中呈现给幼儿一定的科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的局限性,能够把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寓于简单、形象的实验操作中。例如:在幼儿园,如果老师给幼儿讲“浮力”这个概念,很不容易讲清楚。但是,如果弄一盆水,把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木块、石子、纸、积木、玻璃瓶等,请幼儿一一放到水盆里,让他们先感受浮力的存在,再讲浮力的概念,幼儿更容易理解。
幼儿天生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尝试、探索、实践,每天只要睁开眼,就会不知疲倦地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每当雨后,总能看到他们总是对地上的小水坑充满好奇,先是从小水坑的一边跳到另一边,不留神踩到水里,溅得满裤子泥,于是更激发了他继续探索小水坑、聆听每次小脚踩到水里发出的“啪、啪、啪”声的浓厚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体现在他们的指尖上。”我国成语中也有“心灵手巧”的说法,可见,手是幼儿思维的镜子,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再从大脑反馈回手,它们的联系是双向的,所以,我们应该比较多的创造条件、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多实验。例如:在小汽车爬坡的实验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光滑的塑料坡、粗糙的泡沫斜坡和革基布面的斜坡,让幼儿先做出预测,哪种斜坡的“车的速度快”,哪种斜坡的“车的速度慢”,并把预测的结果写出来,然后进行实验,把汽车在不同斜坡上的速度记录下来;在试验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的“实验证据”,这样也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