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需要总结经验加反思。对于什么是反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哲学家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又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有人把反思定义为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少幼儿园在教研活动中的做法是倡导幼儿园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小反思、每周大反思、主题总反思等。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过程中加强课程研究,提高教学技艺。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受益匪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空、浮、杂等现象普遍存在,如科学活动“沉浮”的教师的反思记录这样写道:“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教师这样写道:“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那么,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一、实话实说——写得与失
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如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少而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差走了弯路。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应记录下来,日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