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的内涵
(一)创业的含义
创业是什么?如何理解创业?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很多人困惑。实际上,对于创业的理解,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可谓众说纷纭。
从词源学方面来看,“创业”一词,在中国文化里出现较早,如:《孟子·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我国《辞海》对创业的定义是“创立基业”;《新华字典》对创业的定义是“开创事业”。由此看出,中国文化中的创业泛指一切开创性的社会活动,即“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包括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与“守成”相对应。现代社会所讲的“创业”概念,则源于西方文化的Entrepreneur(意为企业家、创业者),多从经济学方面来理解。在此意义上,创业与创业者是密切联系的一对概念。
从经济学方面来看,创业是指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而创办企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财富的过程,或者说创业是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以谋求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或活动。因此,创业可视为创造企业的过程,其意向集中在经营活动与财富增长方面。但就具体定义而言,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
斯蒂文森(Howard H.Stevenson,1989)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式,即对机会的追逐,与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并且进一步指出:“创业可由以下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管理和回报。”
蒂蒙斯(Jeffry A.Timmons,1999)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的,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