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对不同评价主体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观念及其共性与差异的探究,对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理解不同主体的专业成长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水平的两个省112位园长、350位教师、1120位家长的问卷调查,通过他们对幼儿园教育不同方面重要性的评价,探究其教育质量观念的结构特征;通过对不同类型主体间教育质量观念的比较,分析其一致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园长、教师、家长在幼儿园教育质量上存在某些共同的理解,但各具特点;总体而言,园长与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念一致性程度更高,她们与家长之间的教育质量观念存在明显差异。下面,研究者对这些研究结果的成因以及改进建议进行更为细致的讨论和分析。
(一)园长、教师与家长均高度重视保育的价值,相对忽视游戏的价值
本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园长、教师还是家长,对保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普遍偏高(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八个方面中重要性评分最高),相对而言,对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却偏低(在八个方面中重要性评分最低),已有的一些调查研究也有类似发现。比如,有研究者对河南省某市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调查发现,教师在实践中并未把游戏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家长也忽视孩子游戏活动的价值。[9]
从理论上说,保育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游戏活动能够满足儿童的多种高层次发展需求,包括认知、活动/运动、社会交往、情感归属、创造、自我实现等。因而,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游戏活动应当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政策和规范上看,无论是《幼儿园工作规程》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坚持“保教并重”原则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游戏的价值,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即使按照“保教并重”原则,保育也不应是最重要的方面。游戏被放到了最不重要的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何呢?家长作为非专业工作者,未必认识到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作为家长,首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状况是情理之中,如是否吃饱睡好。家长并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和训练,不清楚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也不难理解。园长和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却持有与非专业工作者类似的观念。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无证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低学历教师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都有相当的比例,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素养不高;另一方面说明,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立场不稳固、专业信念不坚定。尤其在学前教育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客户是上帝”的理念在民办园中大行其道,也影响渗透到其他类型的幼儿园。家长被看作幼儿园的“上帝”,于是,幼儿园努力满足家长的需求、顺应家长的观念自然就不难理解了,有时可能会不坚持专业理念,甚至放弃专业的立场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