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至1965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期间,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
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思想泛滥。受之影响,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不切实际地提出:全国应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学龄儿童大多数都能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任务。根据这一指示,全国各地盲目开展“三天托儿化”“实行寄宿制、消灭三大差别”的办学活动,造成城乡幼儿园一哄而起,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过快增长。1958年,全国幼儿园数量比1957年增加了41倍多,1960年比1959年增加了47%。
表5-3 1957—1960年全国幼儿园发展情况统计
经过过快的发展后,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纠正“左倾”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则根据经济、师资等实际情况整顿学前教育事业,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放缓。1961年的全国幼儿园数比1960年下降了近12倍,主要是农村幼儿园的大量裁撤。1965年的全国幼儿园数和在园幼儿数虽然比1962年分别增加了9.5%和18%,但仅略高于1957年的数字。整顿期间,教育部还撤销学前教育处,学前教育失去了统一管理和领导的专职机构,显然不利于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1956年5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幼儿师范学校得设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语言教学法、数学、物理、化学及矿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历史、政治、幼儿心理、学前教育、幼儿卫生、认识自然教学法、钢琴、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教育参观实习等科目。”同年6月,教育部又颁发初级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草案。同时,还在20世纪的整个60年代组织高等师范和幼儿师范的教师编写了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主要专业课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