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希伯来人原住于幼发拉底河畔的吾珥,公元前18世纪末西迁至迦南(Canaan),即今叙利亚至约旦一带。公元前1600年,迦南发生特大饥荒,迫使希伯来人逃荒到埃及。四百多年后,其首领摩西带领全体希伯来人重返迦南,其间摩西创立了犹太教。公元前1010年,大卫王建立统一的希伯来王国。不久后,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犹太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人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新巴比伦吞灭。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国王)将犹太国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史称这批人为“巴比伦囚徒”。直到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才得以重返家园。虽然返回故乡,但其早已不是独立国家。此后几百年间,希伯来人历经了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公元70年起,罗马人遣散了希伯来人(即犹太人)。希伯来人从此失去了自己的故土,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流浪。从希伯来的历史来看,古代希伯来人长期处于动**不安的社会环境里,能维系他们灵魂的便是犹太教,他们将耶和华奉为唯一真神。故古代希伯来人重视教育,以宗教神学为教育核心,以增加其民族凝聚力。其宗教教育无论从方法或内容上而言,都对以后的基督教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世纪基督教的形成、发展与犹太教密切相关。
一、育儿习俗
希伯来人将孩子看作是上帝的恩赐。他们盼望生孩子,尤其渴望生儿子,因为儿子长大后,可以增加财富,扩大家族的规模,并能保持祖传遗产。
按照希伯来习俗,婴儿出生后要用盐水擦洗。希伯来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孩子健壮结实。希伯来人还习惯将婴儿置于襁褓之中。男婴出生后的第八天必须行割礼(即用刀子割损包皮)。孩子一般由母亲哺乳,三岁时才断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