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前进[1]
如何理解旧制度末期法国各阶层之间及其内部的冲突?革命的突然性与彻底性与这些冲突有没有关系?革命进程的反复与之有何关联?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最后一章里建议从革命前的历史中寻找答案:“法国革命对于那些只愿观察革命本身的人将是一片黑暗,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灯火。”[2]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说明18世纪法国历史的复杂性,侧重阐明旧制度末期的社会矛盾及其不良后果。
一 社会新风气与国家治理的落后
在开放包容的社会里,个人处处是集体的支柱;在不宽容与封闭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个体言行时不时对既定秩序产生冲击。旧制度没能缓解普遍存在的对立,而是加剧了社会成员的不信任。路易十四以威权方式统治处于农本社会的法国,使之成为欧洲大国,但18世纪中后期,世易时移,法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过渡,传统信仰日益失去对人心的规束,人口加速流动,识字率提高,个体意识觉醒,追求自主性和独立性,新经济群体成为政治力量,报刊舆论兴盛,难以监管,普通人借此进入公共事务领域,“学术期刊对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发表观点,人们可能以前从未听说这样的新思想”。[3]这些现象使得威权治理显得过时,但宫廷和教会仍迷信于陈旧思维,面对新的舆论环境缺少变通,于是新观念与旧制度的冲突难以缓解。
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将自身视为权力滥用的敌人和公共自由的卫士,但在旧制度的官僚看来,他们是王国的骚乱者。[4]限制文人发挥作用的措施是书报审查。1758年,鉴于此起彼伏的批判性舆论,图书审查官马勒泽布(Malesherbes)向国王提出关于书籍管理的策略:
禁止任何身份、任何条件的人私自、私密印刷;要求王国内所有的印刷商遵守法令、告示和禁令条款,没有得到许可,不能印刷;只有书店、印刷商和其他获得认可的人才有经营书的权利;禁止以上获得经营权的人出售没有获得发行许可的书;要求宫廷和法官严格执行以上规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