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

字体:16+-

最近看到盛洪先生的大作《经济学怎样挑战历史》[1],很受启发。除了文章中间时常过强的价值判断外,我个人对盛先生的主要观点和许多论证,都非常赞同。特别是盛先生关于中国在近代的军事失败“主要应归咎于与中华文化缺少‘恶意’”(是否到“主要”的程度,应还可探讨。同时,“咎”的价值判断过强,用“因”字或更中立),而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取得优势是建筑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后者又与其文化中所含“恶意”有关,以及“中国近代以来的‘启蒙’和‘西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恶意’”,未必就是进步等论点,甚获我心。据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恶意”,多指主动的和进攻性的争斗,的确是中西文化在近代的一个主要差别。不过,盛先生所“挑战”的“历史”(或历史学),与我所见的却不甚一致,所以对他文章的某些部分,也还有些保留,特写下来就正于盛先生及学界同人。

盛先生说,他过去接受的有关历史和世界的基本观念是“现代”(等于西方文化)比“传统”(等于中国文化)好,但是在他“试图用经济学去剖析历史”之后,对此观念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他发现经济学的一般假定与他认知中的历史不那么吻合。盛洪先生的结论是“要么是经济学错了,要么是历史(或西方主流文化编造的历史)错了”。这个结论看上去顺理成章,但其中有些基本的预设恐怕是成问题的。

我对经济学全无所知,也许那学科里很讲究对与错这样的价值判断。但历史本身是人类已经发生的往事,是否应该或可以由今人来判断其是非,已经要打一个大问号(古今人不同其实也就像同时段不同地域的人我之别,今人如果可以据今之准则来判定昔人的是与非,则盛先生不欣赏的由西人据其准则来判定其他人的是与非,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进而言之,据人类中不占多数的一部分人的(盛先生已指出:“经济学可谓西学的一种”)后起的(今日所谓的经济学,即使被称为“古典”者,也不过是近代才兴起)一个不那么大的门类的学说,是否足以判断整个人类历史的对与错,答案恐怕只能是否定的。在前面的两个“要么”中,盛洪先生说他“宁肯相信后者”,但就此层面看来,实只可能是前者。如果一定要讲究对错,还可以有超越于经济学和“历史”的第三个选择:盛洪先生自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