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某些社会阶层却从谷物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好处,如收实物地租的地主、什一税征收者、领主、商人。这些人恰恰都属于贵族阶级、僧侣或资产阶级,即属于主导阶级。社会对立和人民同政府当局的矛盾更为加剧,关于“饥饿协约”的传闻便应运而生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负责城市粮食供应的市政当局和政府。内克本人也被谴责偏袒面粉厂主。
“**”与反抗在这种苦难和群体心态中酝酿生成。1789年4月28日,在巴黎第一次爆发了反对壁纸工场主雷维庸和硝石场主昂里奥的骚乱。他们被指控在一次选举大会上对人民的苦难发表了轻率的言论。雷维庸可能讲过:每天15个苏可以使一个工人生活得蛮好。4月27日出现了游行示威。28日,两个人的住所被洗劫一空。警察总监调来了军队,闹事者则进行反抗,结果有若干人死亡。经济和社会原因在这第一个革命日中已经显而易见。这并不是一场政治骚乱,人民群众对于政治事件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动机使他们投入运动。但是,这些人民**反过来产生了政治后果,即便只是触动了一下政权。
人民认为,解决粮荒和生活用品昂贵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求助于物价管制。为了严格实行这一点,即使采取征用和限价等手段也应在所不辞。人民在经济方面的要求与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对立的: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求自由。归根结蒂,这些要求说明了人民在1789年7月突然闯入政治舞台的原因和第三等级内部的矛盾将引起一些波折,尤其是共和二年的民主尝试。
3.农民:统一的实体,潜在的对立
旧制度末期的法国主要是个农业国,农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革命过程中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