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文化运动与非基督教运动的兴起
章开沅先生说:“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直、皖之间,江、浙之间,直、奉之间,乃至蒋、冯、阎等各个新老武力集团之间,战争连绵不绝。还有五卅运动、济南事件、国共由合作到分裂,国民革命本身是风云变幻、波涛迭起。但是透过复杂纷繁的历史现象,仍然可以发现这十年的主旋律乃是民族主义。正如当年曾经流行一时的口号式歌曲所呼唤的那样:‘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军阀之所以必除,正因为它是列强的走狗,而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奋斗目标。不仅国共两党、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就连各派军阀及其依附政客,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这一历史主流的影响。”[1]
而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主义浪潮,对于一百多年前传入中国,并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庇护的基督教来说,则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杰西·格·卢茨所说:
20年代当基督教、教会大学和西方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焦点时,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开始形成。这一系列运动有助于把基督教与西方文明区别开来,运动还表明许多中国人发现西方文明中的非宗教和科学内容对现代过程关系更大。不管人们的政治信仰如何,许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接受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并用基督教差会与西方经济、政治扩张的并存关系来论证这一理论。反对基督教教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西方主义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核心部分,同时形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词汇。[2]
不过,有些西方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化思想归结为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主潮,并将这两大主潮分别归属于两大政治阵营,即国民党代表着民族主义,而共产党代表着共产主义。[3]这种看法将共产党完全排除在民族主义之外,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共产党并不以近代中国的民族救亡图存作为主要目标,而完全追求和完成这一目标的是国民党。这种看法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