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五、近代中国佛教界的民族主义救国理念02

字体:16+-

武昌首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发动光复战斗,然而,经费筹措尤为紧张。不少寺僧踊跃筹葬和捐助款项,以支援革命军。在上海光复战斗中,沪南陆家洪的海潮寺住持智能,主动认助军饷十万两,以厚军需。[55]在海潮寺僧的带动下,各寺僧众和各界爱国人士积极为光复军筹措和捐助经费和粮食,十分踊跃。上海光复后,浙江定海普陀山寺僧人代表向《民立报》表示愿助军饷,响应革命,要求革命政府派人上山接洽。沪军都督陈其美遂委派陕西革命党人马凌甫和雷展去普陀山接洽。这笔助饷,后来成为陕西革命军购买军火的一部分专款。[56]各省光复以后,百废待兴。各地寺僧积极为新政府筹措经费、捐助资产。安徽某县指南庵,素称丰富,住持僧上乘“以新政还兴,需款甚巨,地方筹措为艰、不忍坐视,当即捐助田亩以济各项经费”。随后,“又捐助庵产田亩,山场竹木等项,办理地方公益,声明分为四股:(一)为各学堂经费,(二)为巡警经费,(三)为自治经费,(四)为教育会经费。”[57]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各地许多开明寺僧,积极筹措和捐助经费,以支援革命斗争,体现出了可贵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带来的空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不可避免地严重地影响到寺僧阶层的生存;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革命浪潮,也势必会重新唤起他们“拯世救民”的宏愿;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20世纪初以来清朝当局所推行的维新“新政”,几乎都是推行压制、排斥甚至是毁灭佛教的政策,致使佛教一直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面对正在蓬勃开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对于广大寺僧来说,要么抱残守缺、坐等待毙,与封建专制政府一同消亡;要么顺应历史的潮流、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和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斗争中赢得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的信任和同情,从而在争取民族新生的同时,亦争取佛教的新生。当时,铁岩法师等所宣扬的“建立共和国与振兴佛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思想,正反映出他们是自觉地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