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基督徒的文化观念
中国近代基督新教的信徒虽然早在清末就已经出现,但是他们真正具有历史自觉并形成有意识的知识群体形象,还是在五四运动时期,特别是在20年代以后。最明显地表现就是标志着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走上历史舞台的《真理周刊》和《生命月刊》《灵食季刊》《真光》等杂志的创办,涌现出了吴雷川、王治心、王明道、赵紫宸、林语堂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思想文化界对于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梁启超、梁漱溟等为代表,相继发表《欧游心影录》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论著,指出西方文化与文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证明正在走向没落,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优势在于科学与物质文明,其劣势在于缺乏精神文明。而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优势,正在于西方所缺乏的精神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证明西方的科学与物质文明的破产,也同时证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精神文明将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与文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他们积极提倡精神文明,批判西方的科学与物质文明。他们的东西文化与文明观念在当时引起了较广泛的社会共鸣,不仅章太炎、章士钊、黄侃等文化保守派人士非常认同,更有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曾留学西方、学贯中西的“学衡派”,也猛烈反对新文化运动,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样的情形下,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先后发表了《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等文章,回应梁启超等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理解,强调不能简单地以西方文化为科学与物质文明,东方和中国文化为精神文明,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