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佛教观念
在晚清时期,佛教虽然非常衰落,但是,从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到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章太炎、苏曼殊等,他们都是信仰佛教,或是重视佛学精神的,他们的思想都与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多,这里不再赘述。[1]这也就是说,佛教在晚清社会虽然呈现衰退,但知识精英们并没有抛弃它,至少佛教文化还是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界主流的重视。
但是,这一状况在较晚一辈的知识分子,即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思想家们那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陈独秀早在1904年就在其主编的《安徽俗话报》上,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于传统“恶俗”进行批评,其中就包括他对佛教的猛烈批判。在著名的《敬菩萨》一文中他写道:
佛教最讲究讨饭觅食,搭救众生,那肯叫天下人都因为敬菩萨烧香烧穷了么。菩萨是断断敬不得的了,不如将那烧香打醮做会做斋的钱,多办些学堂,教育出人才来整顿国家,或是办些开垦、工艺、矿务诸样有益于国,有利于己的事,都比敬菩萨有效验多了。[2]
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将是否敬仰佛菩萨看作中西文化上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走向衰落,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敬信这些迷信的神佛菩萨,西方之所以在晚近非常发达,国富民强,就是因为他们不信这些神佛菩萨。因此,他坚决主张,神佛菩萨是不可敬的。他甚至认为,信仰神佛菩萨,花去那么多的钱财,完全违背了佛教救度众生的宗旨。
因此,在民初掀起新文化运动之后,陈独秀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对佛教等宗教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