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侵略者制订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以及华北大片地区。出于长期占领目的,日本侵略者对华北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塘沽、济南、石家庄、太原、徐州、新乡等都做过比较详细的“都市计划”。1938年底,日本政府要求华北日军在确立治安的同时,可以进行自主的建设。因为北京地位的特殊重要性,由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组织,对北京的地理、经济、社会、资源等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调查,并在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提出了规划草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北京都市计划大纲》[2]。规划编制基本采用整套近现代城市规划编制理论、方法和步骤,连文本框架和结构都与现在的模式基本相似。
1 规划编制的背景、基础和主要内容
日军侵占北京后,在京日本人由4000增至4.1万人,北京的人口因而急剧增加。1936年北京人口为155万,到1939年增至173万[3],人口压力巨大。为了满足大量日本人在北京的居住生活,达到长期占领北京的目的,在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由佐藤俊久与山崎桂一提出了规划草案,伪政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北京都市计划大纲》。
日本侵略者为扶持以于晋和为首的伪北京政权,在市政府派驻日本人作为特别顾问。在特别顾问的帮助下,伪政府对北京的地理状况、资源和产业以及人口分布进行了调查。日本人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几条方向性建议,如提出城市发展重点“一在旧街市之整理,一在新市区之辟设。盖以昔日都市多任其自然演进,对于公共之交通卫生以及防护各方面,自不能期其尽善,必须渐次加以整理……现在人口增加与日俱进,非另辟新街市区不足以资容纳。北京于西郊设街市区,东郊设工场区”。这些建议成为规划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