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字体:16+-

战后学潮经常发展为整个社会表达不满与抗议的风潮,全国无不受此影响,而“北平为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圣地,五四运动后,所有学潮恒以北平马首是瞻”[8],战后也不例外。1946—1948年北平先后发生了反美抗暴运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反美扶日运动、“七五”血案等运动,很多运动波及整个社会阶层,影响极其广泛。当时,处理学潮成为北平各级党政军警宪特机构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学潮处置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意见及行为,秉承中央意志的警备司令部、宪兵、党部、军统、中统等系统基本上主张严惩,在学潮的处理过程中措施强硬,往往刺激学潮扩大升级;而非中央系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北平市长何思源与华北“剿总”傅作义等则出于现实的考虑,采取缓治和疏导的办法,避免了一些流血冲突。

早在1946年末的反美抗暴运动中,这种分歧就开始出现,何思源处于国民党政府与学生运动对立的夹缝中,左右为难。起先,何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抗议,要求惩凶、赔偿、道歉。当北平各校学生到市政府请愿时,何接见学生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严厉指责美军的暴行,并且表示“政府要提出抗议,向他们(指美军)进行严重交涉,学生要为政府作后盾”。[9]但是何的这种行为受到行政院的指责,行政院致电何思源强调:美军个别人违纪是法律问题,应以法律解决,绝不容许奸人借机诬蔑“亲密盟邦”,破坏政府外交。[10]李宗仁此时对学潮也尽力疏导。中统的情报就提到:“行辕李主任恐事态扩大,曾令各方注意维持秩序。”[11]当然反美抗暴风潮时,政府与学生还没有形成尖锐对立,所以北平当局内部的分歧还不是特别突出。

反美抗暴运动稍稍平息,从1947年5月又出现了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在北平,5月18日由北大、清华、燕京、天津南开、北洋等13所院校联合成立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当日,北大学生宣传小组在西单做宣传时,遭到青年军208师的袭击和殴打。在当晚的紧急会议上,学联决定针对这一事件发起新一轮抗议活动,自5月19日起罢课,并决定5月20日举行大游行,向北平行辕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