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皇室空间

字体:16+-

北京,作为连续几百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是帝国力量在空间和物质上的体现,它在城市规划里加强了政治和文化在中国的统治的地位[6]。城市的主要布局在14世纪,即明朝永乐年间,就已成型。在那时,城市被城墙分成几个粗略的同心圆环绕的地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紫禁城是1369至1924年间明清两朝24位帝王的居住场所,位于北京的中心,是象征意义的宇宙中心。在紫禁城内,巨大而开放的空间为皇帝即天子所享用。当帝王从皇室住宅移出时,作为象征地位开放的空间,就会逐渐消失。皇城,相当于紫禁城的三倍,容纳着政府行政机关和清朝的满族贵族与高级官僚们的住宅。位于皇城之外,主要由享受特权的满族旗人和汉族官员居住的内城,在地理空间秩序上则列于皇城之下。离皇宫大院越远,作为地位之象征的公共开放空间也就越少。在外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院落是唯一的开阔空间,外面有高墙耸立的公用街道和狭窄的胡同。“这是多么宏伟的设计!护城河内还有护城河,墙后有墙,院内有院,是一个反映了每一层次的权力和影响的空间秩序,是一个最终包含了上天本身的象征。”[7]

在清朝,北京有许多皇家园林,但它们完全是满族统治阶级所专用的。而1684年建立的特别机构——奉宸苑,则有着管理和维持这些国家财产的权力。紫禁城内有御花园。在皇城之内则有分别以北海、中海和南海命名的三个大湖蜿蜒流经全城。楼台亭阁和庙宇点缀在湖中的小岛上。此外,装饰华丽的花园经常是高官显贵们广宅深院的一部分。例如,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臭名昭著的和珅的府邸以及同治帝的摄政王恭亲王的王府便以其奢侈豪华而著称。清朝皇室还在北京城外修建了规模更为壮观的园林,包括1750年在西山建成的清漪园(即颐和园)和1780年在距北京东北大约150英里的满洲境内建成的“热河行宫”,两处在清朝时期经常被重修和扩大。在北京城郊南苑的狩猎场,也专供皇室使用。这些地区提供了消闲、狩猎和娱乐的空间,但它们只供皇室和贵族阶层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