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众休闲文化,由于远离党派、阶级、主义等各种社会严肃主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随机性和可塑性,就比较容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我变迁。当然,一定的动力是必不可少的。
1927—1937年的北平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娱乐文化的发展也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对于它的未来走向,北平各阶层人士都给予了积极关注,并努力参与,施加自己的影响。
北平当时是新旧文化并重之地,市民的阶层结构也比较复杂。既有清朝贵胄遗老,也有北洋政府退休的官吏、各地来京的达官贵人,这些官僚阶层人士偏好传统娱乐活动,是维系旧式娱乐文化的主力。但北平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地区,新派知识分子的力量也比较强大,这些人往往成为推动新式娱乐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又有一心扩大娱乐文化市场,想利用百姓的喜新厌旧和猎奇好玩心理赚钱,投资新式娱乐业的民间资本家的支持。此时的北平娱乐文化,在保持多元色彩的同时,在朝着求新求时尚的方向发展。
新派知识分子对娱乐文化转型的推动。首先是对旧式娱乐文化的改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戏剧的改良。他们对京剧的因循守旧很是不满,认为旧戏一是太迷信,好演神仙鬼怪的故事,与科学多不相合,给无知识的观众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官戏太多,动不动就演状元及第,会激发观众做官当老爷心理;三是演全本戏太少,仅能取悦个别票友,而一般顾客则多茫然,难感兴趣;四是剧词质量不一,有的太雅,有的太俗。
随着梅兰芳等人对京剧的成功改良,新派人物的论调也有所改变。胡适、周作人曾主张把京剧根本废除,或是把唱功废掉,但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又主张保存京剧了。钱玄同曾骂京剧脸谱为“粪谱”,但这“粪谱”在20年代中期却赫然印在戏剧刊物的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