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

一、鬼神司疫

字体:16+-

瘟疫来无踪,去无影,有严重的传染性和巨大的杀伤力,对古代社会的人来说,无疑既神秘又可怕。因此,将瘟疫与鬼神相联系,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疫鬼的说法,并在岁末举行“傩礼”,以驱逐疫鬼。到了明代,许多瘟鬼开始转化为瘟神。[2]这些信仰和认识在清代江南也是广为存在的,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瘟疫的出现乃是鬼神作祟的结果,而且,就是士人乃至医家,往往也不能摆脱这一观念的影响。视鬼神为瘟疫病原这一观念,最集中地体现在“大疫流行,必有鬼神司之”这样一种说法中。在清代的文献中,常能见到鬼神司掌行疫册的记载,其中有一则有关关帝的故事在清代流传甚广:

江北有五人南渡,其舟子素奉关帝甚虔,梦帝谕云:明晚有五人过江,莫渡之,我今书三字于汝手心,若必欲渡,等彼下船时,付之一览。舟子如其言,将手中三字捻紧。向晚果有五人趁船,舟子随将手放开一照,五人忽不见,遗竹箱一,启视,尽往江南行疫册籍,舟子至吴下,传写其手中三字:、、,识者知是符谶。凡黏三字于门者,皆不染瘟疫。[3]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大众的信念中,瘟疫全然是由鬼神控制的,瘟疫流行的范围、祸及人员均早已由鬼神事先圈定。这些鬼神一般被称为瘟鬼或瘟神,在民间传说中,很早就认为瘟神或瘟鬼有五个,所以一般都称五瘟神、五方瘟神、五瘟使者等。明清时,通行于南方的五通神也具备了瘟神的功能,比如,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嘉兴、秀水两县,疫症盛行,哄传五圣作祟,日日做戏宴待,酌献者每日数十家”[4]。当时,江苏巡抚汤斌刚刚奏毁苏州上方山五圣神像,当时传闻中说,“上方山五圣赶在嘉兴府南鳗鱼堰地方,在一石桥下堍”[5]。众所周知,上方山的五圣神又称五通神,在当时,“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6]。在瘟神信仰中,五瘟、五通、五圣等,属于五帝系列,可能是天庭之瘟部正神,司掌时疫。[7]不过,在当时的信仰中,瘟神也不是统一的为五瘟或五圣,在有些记载中,瘟神似乎又像是神仙世界的一个王。比如,常州徐昆国记录了他在康熙年间的一则“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