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三、壬寅东渡

字体:16+-

胡汉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先后于1902、1905年两次东渡扶桑。又两遇退学风潮。其中第一次东渡时间虽短,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并对考察当时留日学界的普遍倾向具有典型意义。其自述及海内外的有关著述,对此事的描述颇多可斟酌之处,有必要加以考订。

1.官派还是自费。据胡汉民自称,当时“已绝意于满洲之禄位。欲为人捉刀。得其报酬,为游学费”,因此跑去考了个举人,又于1901年秋(其自传记为1902年)为某氏昆仲捉刀,使之双双中举,结果得六千余金,“而数年谋留学之志愿以遂”[1]。看来似为自费。但参诸别种资料,则未必然。

胡汉民是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生的名义去日本的。该科的设置,由弘文学院校长嘉纳治五郎在1901年冬游历中国后创议,于1902年春开办,设有六月、八月、九月、一年、一年半等名目。“其各学科之所由名……盖以吾政府派遣学生之文件上所以名吾学生者名之。”纯属因人设事。该校中国留学生批评日方这样做的目的,是“欲援所谓服从主义,夺吾邦之教育界,创设弘文学院,立速成师范以为之招”[2]。速成师范科开始主要以清朝中央及各省官派学生为招收对象。1902年4月,湖南率先派胡元倓等12人东渡进入该科,期限6个月,“每人发给游学费四百元。又发给银五十两,作为赡养家室之费”[3]。随后,湖北、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陆续派遣,皆为官费。虽然后来“自费生亦往往厕列其间”[4],但一般不是成批入学。而胡汉民等一行共20余人,系由两广总督陶模“派赴”日本,期限统一为6个月。临行时,陶模还特派洋务委员沈喜男护送各生至香港乘船。[5]除提前退学者外,这批学生均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卒业。回到广州后,还要“诣督院禀到”[6]。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属于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