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舍勒文集:哲学与现象学

自我认识的偶像[1]

字体:16+-

罗悌伦译 刘小枫校

[1] 选自《舍勒全集》卷三。——编注

引言

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了研究外界自然的实证方法,并在这一讨论方法的部分中先阐述了具有反面教益的东西——关于偶像的学说。他认为:我们的知性是一面“模糊了的镜子”,应该通过对假象和错觉的天性倾向的认识,通过与这种倾向的无情斗争使它重新成为一面明镜。培根就外在感知域而提出的论点,本文将置于内在感知和自我感知域加以探讨。

当今和晚近的许多学者和哲学家有一种看法:内在感知与自然界的外在感知不同,不会产生假象(T?uschung),而且,体验本身与对体验的明证而恰切的认识相吻合;就心灵世界的一切类型的认识而言,这种看法或许是根本性的障碍。这种源于笛卡儿的学说认为内在感知对外在感知有明证优势,本文将推翻这一学说想当然的依据。这一学说是哲学上一切主观唯心论和自我中心论的根基之一,也是错误的自我确信的根基之一。在我们的文化建构过程中,新教尤致力于把这种自我确信变成人的正当态度;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自我确信成了极端否定论和批判论用以对抗自我之外的一切存在(如上帝、自然和客观文化)的据点。同一切所谓的“现象主义”和不可知论相反,以现象学本质直观方法为据的哲学主张,在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绝对的存在均是明证而恰切地可认识的。人的精神与这一存在的所有实际性的分离和区隔并非由于进行认识活动的精神所具有的一成不变的构造,而只由于人类天性的原则上可克服的弱点和偏好。这一基本命题要恢复形而上学的古老权利,并以此形而上学重新恢复一种与绝对给予性相关的存在和生活的古老权利。然而,如果现象学哲学以为能证实这一基本命题,那么,这恰恰为现象学哲学提供了双重的可能性,既深究人(尤其现代人)与存在事物相隔绝的诸种形式,又深入探究在认识上帝、外界事物和自我时一切可能出现的假象方维之根源和动机。但是,在人与实事的隔绝制度中,如今更深、更强烈地死缠住人的,是人与自己的心灵的隔绝。主张和相信内在感知不会有假象,还给这种与自己心灵隔绝的可怜人套上了“好良知”的牌号。于是,他的目光被彻底遮住了,再也看不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