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通常的用法而言,我们往往通过简单地说行动是“有意识的”或者“自愿的”,而行为是“反应性的”和包含着诸如各种反应这样的成分,而把行动与行为区别开来。现在,我们必须为这种从表面上来看肤浅的区分寻找更加深刻的理由。[26]
首先,任何一种行动都是自发性的、取向未来的活动。这种未来取向根本不是行为所特有的。与此相反,它是所有各种初始性的构造过程都具有的一种属性,无论这些构造过程究竟是否产生于具有自发性的活动,情况都是如此。每一个这样的过程本身都包含着一些有关针对未来的体验的意向性。我们完全是由于胡塞尔才能阐明这一点的。[27]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反思”从宽泛意义上来说并不局限于指保持和再现。各种未来志向都是任何一种记忆都具有的组成部分,因而从自然的观点出发来看,它们都与各种保持融合在一起。“任何一种初始性构造过程都会由于未来志向而变得生机勃勃,这些未来志向……因此都既构造,又截取正在出现的成分,以便使之得到实现”[《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Vorlesungen zur Ph?nomenologie des inneren Zeitbewuβtseins),第410页]。应当与直接的未来志向区别开来的是预期(Vorerinnerung)或者具有预见性的期望。这“表现了”未来志向究竟在哪里才能进行“呈现”。由于作为回忆的指向未来的对应物,它从本质上来说是再现性的。
在这里,由于“通过”预期而成为可能的反思,被以直观的方式预期的、我们通过预见而当作“马上就会出现的”东西来觉察的东西,同时具有将会得到觉察的东西所具有的意义,就像被回忆起来的东西具有已经被觉察过的东西的意义那样。因此,我们通过预期也可以进行反思,并且意识到我们自己所进行的,有关这种预期本身虽然并没有为其提供恰当的立场,但我们却依然将其当作从属于这种被预期者本身的享受的各种体验:这就像每当说我们将会看到究竟什么东西正在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做的那样,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这种发挥反思作用的瞥视已经转向了这种“正在出现的”感知经验。[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