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

第三十八节 理想类型的解释图式的建构过程

字体:16+-

在上一节之中,我们已经描述过我们是如何根据理想类型来理解其他人的行为的。我们看到,这种过程从根本来说是由截取我们所具有的、有关另一个人的经验的横断面的过程组成的,因而也可以说,是由“将它凝结成一幅幻灯片的过程”组成的。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过程是通过对认识过程进行的某种综合而完成的。不过,这个有关另一个人的行为的理想类型的概念,还是有某种含糊之处的。它同时表示几种理想类型,包括(一)各种预先给定的客观意义脉络;(二)各种产物;(三)行动过程;(四)各种现实对象和观念对象——只要上面这些方面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作为人类行为的结果而存在,情况就是如此。而且,对符合理想类型的行为的各种产物进行的解释也包含在其中。当我们根本不了解那些曾经创造了这些产物的人的个体经验的时候,我们所诉诸的就是后面这一类解释。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根据各种解释图式、根据某种抽象活动、根据一般化过程,根据形式化过程,抑或根据理性化过程来排列过去的经验的时候,无论我们所涉及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一段活生生的经验就会被从其具体环境之中抽取出来,之后再通过某种对认识过程的综合而被凝结成某种既坚硬,又牢固的“理想类型”。只要“理想类型”这个术语能够被运用于某种涵盖经验的解释图式——就像马克斯·韦伯的早期著述所表现的那样,那么,它就不会使社会科学家面临任何特殊的问题。我们是可以在与理想类型完全相同的意义上来谈论各种自然对象和过程、谈论各种气象模式、谈论生物学中所涉及的各种进化系列,以及诸如此类的对象的。对于我们来说,理想类型概念在这些领域之中究竟会发挥多么大的作用是用不着多说的,因为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是社会科学的一组专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