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脑存储和传输数字数据即二元代码的观点来看问题,文本、图像和音乐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元代码可以或多或少,但它们全都是一样的代码。其区别首先是输入方式的区别。语词、图像和声音输入的方式不同,因而产生了差别。接着,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二元代码转换成可以看见或听见的东西。所以,键盘、扫描器和乐器数码界面(MIDIs)分别录入文本、图像和音乐,使之储存或转换,网页上就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些数据最终还原为屏幕上的文本和图像,并通过喇叭还原为音乐。
数码储存和传输的非连续性及其开始和结尾的方式,也就是储存/传输语言(一切语言均用二元代码)的输入/输出(读、看、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其差别是这样的:储存/传输过程和二元代码,对我们的感官和认知来说,并不是可以直接理解的。这个过程作为传播渠道运行得很好,正是因为它和传播的东西没有直接的相似性。字母表也许是贯彻这一策略的第一种有意识的媒介。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相比,字母表传播的受众更多,传输的观念显然也宽得多(见Levinson,1997b,第2章)。在这个方面,DNA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数字媒介,因为它组织蛋白质的指令和它产生的组织和器官,毫无相同之处。
上述非连续性也是一些模拟式传播的基础。唱片上刻纹的高低,也许和它们代表的声音的高低有对应之处,但是耳朵贴在唱片上并不能产生声音。同样,电话线中的电能模式可能与其代表的声音有类似之处。但是,如果把电话线切断插进耳朵去窃听,那肯定是徒劳无益的。也许还有人尝试在街上用耳朵听空中的无线电波。不过,回过头来一想,这真是一个更加生动的例子,说明这些(声音的)输入/输出及其传播方式,真可谓天渊之别(在广播的情况下,模拟式电子模式虽然像声波,但本身并不是声音)。在上述三种情况(唱片、电话和电台广播)下,我们的耳朵对声音的储存和传播方式,简直是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