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世纪,中国拥有几个相互竞争、边界变动的正朔颁布中心,与此多元时间标准颁布中心对应的是几个并立的朝贡中心。宋、金对峙期间,无论对藩属的赐历还是与敌国的历争,都共同构成了多极朝贡体制下时空厘定的不同层面。但总的趋势是在竞争中趋同,最终结果就是元朝建立以后正朔再度由中央王朝统一,朝贡中心也由多元归于一元,至元十八年(1281)《授时历》的颁行就是一元中心重新确立的标志。《授时历》集古代历法之大成,又有前人没有的多项开创,成为后世新法之源,一直沿用到明代,前后共行用364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使用最久的历法。[44]《授时历》的象征意义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与此同时,13世纪中叶以后,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重新厘定,包括安南、交趾、高丽在内的广大东亚地域继汉唐后又重新统一在一个正朔之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近代。一般来讲,《授时历》颁行的地区基本就是华夏朝贡体制有效运行的地区。时间标准的厘定和朝贡中心的确立密不可分,认识这种联系,有利于我们深入、全面理解华夏文明圈朝贡体制和文化认同形成、维系的一些特点。
[1] (宋)汪藻原著:《靖康要录笺注》卷一五,第3册,王智勇笺注,1603~1628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 (元)脱脱:《金史·历下》卷二二,第2册,523~524页。
[3] (宋)汪藻原著:《靖康要录笺注》卷一五,第3册,王智勇笺注,1581页。
[4] 《要录》卷六二,绍兴三年正月己巳条,第1册,812页。
[5]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运历二之一八,第3册,2153页;(宋)王应麟辑:《绍兴浑仪》,见《玉海》卷四,118页,京都,中文出版社,1986。
[6] 《要录》卷一五〇,绍兴十三年十月庚寅条,第3册,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