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结语

字体:16+-

李宗师是北宋陕西武将中的一员,主要活动在宋神宗时代,他的经历和当时宋朝的对外战争密切相关。李宗师参与了这一时期在陕西展开的一系列对夏战争,尤其重要的是熙宁四年(1071)的啰兀城之战;熙宁八年(1075)又南下广西参加对交趾的战争。元丰年间在京东、河东任职,负责边防。熙宁二年(1069),李宗师时年四十八岁,在宋夏边患再起,边功机会较大的背景下以文换武,从从七品的供备库副使开始,希望博取更高功名。多年奋斗下来,到去世时,升了十一个阶序、一个官品,终止于正七品的内园使。这是宋朝的制度设计,多设阶级,使人穷其一生也难以爬上高等级阶序,保持大量这种浅资序的人,朝廷便于驾驭。墓铭将其恭维为汉代名将李广,但也表达了惋惜、遗憾的感情:“用才不完,爵不及封。广也数奇,士夫所恫”,可见宋朝军功迁升也非易事。其实,李宗师官品虽不高,但其最后差遣“管勾河东缘边安抚司公事”,从事权来说并不算小[47],而且“凡十登文陛,条对厉害”,有多次面圣的机会。墓主李宗师之子李邦直也有一个弃文从武的经历,“年逾冠,以进士试于有司,不中,叹曰:丈夫遇盛时,不当块然无用于世,然则谋身不可缓也。于是又习兵略,肄弓马,欲与其父立殊功于边徼。学之数年,艺益精,方俟施用,遇天子南郊恩霈,以父任得补三班奉职。明年,武学较试,中上第,监西染园门”[48]。李邦直起初是希望从科举进身,考试不利后转而承父业习武,最后还是选择和其父一样立功边关的道路,啰兀城之战时已经在其父身边协助。以父任得补三班奉职,比其父太庙斋郎的荫补起点高一点,但仍是职位低下的从九品的小使臣。宋熙宁五年(1072)复置的武学行三舍法,李邦直以小使臣的身份报名参考,中上第,得到一个监门官的低微差遣。本来欲应王克臣招揽,前往高阳关路堡寨任职,这样就可以走上和其父一样立功边关的道路;但因离其父任职的河东距离太远,“恐贻亲忧,遂恳辞不就”。不久以后,年仅三十五岁便先于其父早逝,立功边关的道路也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