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四年(1071)正月初一,种谔出兵,李宗师隶其麾下,随军进发。据《李志》:“与种公谔同进兵讨夏贼,俘获甚众,又破贼众于马护川。”这是叙述出征后的两件事情,按其叙述顺序,“俘获甚众”是指正月戊子为初二,即出兵第二天在抚宁堡受降,《长编》对此有记载:“(熙宁四年正月)戊子,种谔领兵次抚宁堡,敌有迎降道傍者,左右欲收其甲,谔曰:‘今为一家,彼此即吾人也,听以自随。’”[12]《李志》:“又破贼众于马护川”,此为次日种谔以三千奇兵在啰兀城北的马户川破西夏军队,《长编》记述得比较详细:“己丑,兵次啰兀城,敌帅都啰马尾与其将四人,聚兵啰兀城之北曰马户川,谋袭谔。谔谍知之,以轻兵三千潜出击破之。都啰马尾遯去,复与其将三人,驻兵立赏平。谔遗以妇人衣三袭,明日,遣将吕真率千人斥候。大风尘起,敌惊曰:‘汉兵至矣!’皆溃而走,遂城娄啰兀。”[13]参加马户川之战可考的还有当时尚为弱冠之龄的折可适:“从仲谔出塞,遇敌于马户川,贼有以年易公者,公索与斗,即斩其首,获其所乘马,追葭芦川,辄大俘获,遂有名行阵间。”[14]李宗师当时也在攻破马户川的行伍中。白滨先生认为,啰兀城当时虽在西夏手中,但其中并未驻兵,可能是座废城,其原因是城中无井泉,且孤城险狭,难于供馈。[15]后来,宋军弃啰兀城,粮饷供应无法保障也是重要原因。
西夏驻防军队主要在马户川,击破马户川的西夏军后,种谔在啰兀废城基础上兴筑堡寨。《李志》:“及招纳降附,筑啰兀城,以功进官二等,授文思副使,且俾提举本城兵马”,此处叙述墓主修筑、留守啰兀筑城的史实。在马户川取得胜利以后,宋军迅速筑起啰兀城,凡二十九日工毕。与啰兀、抚宁一起兴筑的还有永乐川、赏逋岭,以及接通河东道路的荒堆、三泉等堡寨,各相隔四十余里。韩绛希望借助这些堡寨将绥州与麟州、府州的道路打通,形成一条相互呼应的防线,把宋夏对峙的前线向无定河纵深推进,进取横山,同时掌控这些西夏曾赖以维持的茶山、铁冶、竹箭等军需物资供给地区。[16]这次行动河东奉旨命发兵参战,同时征发役夫修城、搬运粮饷:“河东经略司既发兵与种谔会,又承诏发兵二万给馈饷,由荒堆新路以趋啰兀城”[17];又据体量河东事务的御史范育所言,“而三十万之民转饷于道,其资费五六百万……毁撤边障楼橹以充新城”[18];又种谔令“雪中筑抚宁堡调发仓猝,关陕骚然,河东尤甚”[19],俱可见河东在此次行动中负责了后勤物资运输供给。2012年陕西省府谷县新出土的《折克柔墓志铭》中记载了河东麟、府州军队参战的情况,“自正旦西征,次啰兀城,数与贼遇。公贾勇先登,斩获居多。军声大振,众方转战深入。主将属公独以劲骑百余,旁出二十里。夜破一强族,俘馘甚众,大军得无牵制却顾之患。粮道刍粟,飞挽不绝”[20]。麟、府州人马也是正月一日出兵,九日后与种谔会合于啰兀城,此时种谔早已攻下啰兀城,率领河东麟、府州人马的折氏家族折克柔、折克行、折继世等均参与了啰兀城对夏军事行动,但主要是保护馈饷输送。[21]但折可适是例外,他没有随府州军马行动,此前他应该就在种谔麾下,正月初一出征,与李宗师等一起参加了最早的马户川战役。种谔攻下啰兀城后,河东人马、役夫按计划前来会合,修筑堡寨,抵御西夏进攻。而尤其艰巨的是役夫及粮草军需的供应,河东调集了大量民力、物资,造成**,朝廷派御史范育前来体量调查。[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