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治学求通,即以史而论,上自魏晋,下迄明清,均有深入而精当的论述。其“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原因甚多。有心超越前贤及同辈,个人训练不在上古文字,均为要因。最关键的,还在他认为上古史料遗留不足,难以坐实。至于不治晚清历史,则是要避免感情牵连,立论不公。不过,陈家祖孙几代,与一部近代中国史渊源深广,其论人论事,不免时常涉及有关史实。陈寅恪晚年亲撰《寒柳堂记梦》,欲以“家史而兼信史”,更被视为“已改变往昔不研究晚清政局之初衷,决心在晚年亲自着手阐明所知晚清史事真相,自信已能‘排除恩怨毁誉’,作出经得起审查的公正论述,以存信史而待后之识者”。[1]尤其重要的是,探究陈寅恪与近代史研究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晚年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发展,为学术研究特别是近代史研究开辟新的境界。
[1]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自序》,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